南方愛武小站 Southern Site Inn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南方愛武小站 Southern Site Inn

研討武術劍術 We explore Chinese martial arts, IMA and Swordmanship http://user3.jabry.com/southsite/index.htm
 
HomeHome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SearchSearch  RegisterRegister  Log inLog in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Go down 
2 posters
AuthorMessage
kwong
Admin
kwong


文章數 : 1510
注冊日期 : 2009-01-25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
PostSubject: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Tue Nov 30, 2010 1:17 pm

編前語:由於此文談及張之江先生的逸聞舊事,本刊即翻閱資料,遂將《張之江為何提倡武術》附於後,以饗讀者諸君。
  遠在美國加州的舊金山市,連續拜讀了內地的武術雜志《中華武術》的三期,張之江先生的愛媛張潤蘇女士的《張之江與中央國術館》,使我增長了許多知識。
  我是出生在大陸,成長在寶島,而如今僑居美國的中國人。念學堂時的體育教員及練功夫時的武術師傅中,許多是中央國術館(以下簡稱“國術館”)或國立國術體育師範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國體”)出身。因之,拜讀《中華武術》刊載的幾篇鴻文,倍感親切。然而文中的記述,間或與我局限一隅的見聞,稍有出入。
  鬥膽將自己的疑團,草此小文,敬向“國術館”和“國體”的前輩先進以及讀者先生們廣泛地求教。而關於張女士文中所提,遷台寓美的校友同仁,亦據我個人所知,間作少許或非必要的補充。
  張女士文:“1926年冬,父親在養病期間……恢復武功鍛煉。他自幼對武術感興趣……在養病期間……充分……練習拳、劍之類,如太極拳、八卦掌、青萍劍等。”
  以張館長生長的年代、鄉裡及個人志向(從軍、救國)而言,“自幼對武術感興趣”是極其自然的,但不知習什麼門派?師承何人?而造詣又到什麼境地?
  張館長少時,太極拳尚未風行,如何習得此技?而如曾入門練習八卦掌法,則應在本門譜系之中,何以後來不見任何記錄?
  我的見聞是,張館長本人並不擅武,而是習萬人敵的名將。有時候舊友歡聚,酒酣耳熱之際,屢曾受人戲謔,強請演武,並說:“全中國的國術頭子,功夫一定大得不得了!”張館長支吾不住,曾想將國術館的初級必修課程——連步拳練好,以資應付,而始終未能……
  當年,陪張館長練功的,是燕青門陳玉山先生愛徒、六合門佟忠義先生陝婿、“國術館”二期畢業、曾在館中及“國體”任教的李元智老伯(曾與先父同事,長女公子維平學長與我大學同窗)。他曾親口告我:“張館長記不住套路,只能跟著人練。一離了人,自己就劃不下來啦!”他又回憶:陪張館長練過的東西很多,其中確有太極拳、八卦掌同青萍劍。時間?當然是在“國術館”成立之後。
  准此,則與張女士“由於他天天堅持鍛煉……疾病居然痊愈……故本著推己及人的動機,大力提倡武術”,終至成立“國術館”的一段回憶先後倒置。李老伯已傷仙游,不知道張女士還記得這麼樣的一位青年武士否?
  張女士又雲:“先後幾任副館長是李景林、張樹聲、紐永建、王子平、張驤武等。”
  紐氏是滬上望族。清末,在上海俞塘創設強恕中學,後在台北復校。我是強恕的學生。攻讀於研究所時,曾回母校侍讀。因之,稍是知紐校董的生平。他確是“國術館”的發起人之一,卻不知曾否擔任過副館長。
  至於張驤武,名憲,字驤伍,不是驤“武”。韓復渠督魯時,曾任第五路總指揮。在山東清剿土匪,查緝煙毒,極為嚴峻,故有“張剝皮”、“張閻王”之號,他不但是軍人,而且是武林高手,曾從我的太夫子李書文習八極拳與劈掛掌,與家師劉雲樵先生兄弟相稱,而年紀大了許多。其副官劉序東先生是雲樵師族侄,而年歲長於家師。雲樵師侍李太夫子游魯,便下榻於張將軍設在黃縣(後遷牟平)的指揮部裡。張之妻弟那玉昆先生也曾問技於李太夫子。
  抗日軍興,張氏已息影西安,續娶一妻,且得一子(前妻那玉蘭氏,育有數女),仍與武林中人相往還。雲樵師曾去探望,見他自署“襄五”,怪而問之。張將軍笑曰:“我如今可不是也沒‘人’也沒‘馬’了嗎?”
  據此,則原字有“人”有“馬”的驤伍二字,大約是不會錯的吧!
  另外,歷任副館長中,應有陳泮嶺先生。陳自幼習武,入北京大學及北洋大學,攻讀時,曾參加五四運動,負傷被捕。課余,曾從李存義、紀子修、楊少侯、許禹生、吳鑒泉、佟聯吉、劉彩臣、程海亭等諸位先生問技。
  陳雖從政事冗,然終身提倡武術。在開封創辦青年改進俱樂部,發展武術。1925年,又成立河南武術會。在家鄉西平縣,成立守望社。在淇縣任縣長時,創辦團練。1939年,任國術館副館長。1941年,主持“教育部及軍政部”(國民黨國防部的前身),合立之國術教材編審委員會。編成之教材達五十余種,掛圖四十余幅。1944年,送部付印通行。
  遷居台灣之後,陳曾擬恢復“國術館”。據知,連房子都找好了。因為未獲支持,乃於1950年成立中華國術進修會,繼續團結人才,鼓吹思想。終因未得政教當局重視,事與願違。
  厥後,進修會轉變成中華國術會,迄今。陳本人則不願參與,而在台中之模範農場傳授武術,誨人不倦。1957年,從學者成立九九健身會,以示崇敬。
  前述五十余種教材,在陳謝世之後,曾被人在台南某處的舊書攤上搜羅了不少,轉售給台北真善美出版社的宋今人先生。宋先生約我,再三詳商處置之道。我當然力促悉數翻行,以備資料,刺激風氣。
  然而,真善美是以武俠小說為基干的出版社。宋先生本人禮佛修道,因而也出版有關的書刊,有名的《仙學》雜志就是在如此情況之下出刊的。至於武術作品,則是業務上的第三個考慮,銷路有限。所以,這一大包的教材,只出了《擒拿術》、《摔角術》同《弓箭術》等有限的幾部。如今,宋先生已逝,余稿是否仍在社中,抑或是又復浪跡天涯去乎?
  陳另外有《中華國術太極拳教材》,真善美出版。我助雲樵師編行《武壇》雜志時,也連載過他的《中華國術太極拳圖解》。此外,亡友雷殊曼(嘯天)先生是陳門下士,曾整理了好幾本形意、八卦方面的專著,也是真善美刊行的。而楊宗鼎將軍(歿於紐約)更是九九會的元老重臣,聯合同門,編成《中華國術教材全集》。惜因自資出版,便無行銷的路線,因而流傳不廣。
 張女士文:“教務處負責教學,先後擔任處長的有……趙崇俊……吳俊山(擅長八卦掌)、楊松山(文武雙全)等。”
  “趙”崇“俊”應是劉崇峻先生之誤。四川武術名家,打擂屢捷,時譽多之。應聘到“國術館”後,老當益壯,仍要鼓勇上場,則告敗落。至於劉處長參加的是哪一屆的比賽,敗於何人之手,以及任職一年之後的事跡,均望大雅君子不吝賜教是幸。
  前述張館長曾練的連步拳,就是劉處長引進“國術館”的。可能,也是館中惟一長江流域的武學。然而,因為“國術館”裡北派偏盛,此拳也被練成了北方風味,與劉處長後來出版單行本《練步拳》中的圖文(吳志青先生編撰),其趣不牟。
  連步拳曾在學校及軍隊推廣,作為初級教材。然分析此拳,下肢步式尚可傳授初學,上肢卻連一個直拳也無(家師韓慶堂先生在收式之前,改變推掌為采手衝捶,非原式也),實非理想的入門拳套。當年想是人情所拘,不能不給教務處長開一門必修課程,才采用了這麼一套東西的吧!
  另外,吳“俊”山,應是吳峻山。
  張女士文:“開始設兩個門派:少林門長王子平、武當門長高振東,都曾由國術館聘任。”
  張館長本人如果素稔武術,必不至於開設這麼樣的兩個門派。我認為,據此,似乎可以為張館長並未精習拳腳的一個旁證。因為少林、武當之事,是以小說、戲劇的渲染與傳播,在一般人士中流行。而真正的武術家,是不曾標榜此一失實不確的觀念的。
  再者,王子平先生是天方教徒,扯旗、鐘幡拿手,會摔角,也打八極,曾從楊洪修先生習練查拳。然而,他一不是佛教徒,二不會少林拳,如何當得少林門的門長?至於強合形意、八卦、太極為內家,為武當,更是清民初才興起的時髦之論。據之而立武當門,實在很難服眾。本來,武當門的門長,請的是孫祿堂先生。孫先生門出形意,兼習八卦,晚修太極,在南方設帳課徒,著書立說,聲譽藉甚。結果?孫先生見機,或是辭謝,或是掛名而不就職,才由其師弟高振東先生代行。至於高先生是否曾得“國術館聘任”,則不知矣。
  後來,這兩個門派時生爭執,所謂少林門的好漢爺們,魯樸不文,動輒講打。武當門的高手們,頗受壓力。馬良將軍任濟南鎮守使時,親見李存義先生連敗於楊洪修及張鳳岩兩位先生(保定快跤,常東升老師之師及岳父)之手。而李景林將軍謔稱孫祿堂先生為小祿(鹿也),又屢詆楊澄甫先生為欺人。
  再說,此二門的分立,在意義的界定上與技術的事實上,無不啟人疑議,於是才引起了編審處長唐豪先生,如張女士文中所說的“親自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陳家溝、湖北武當山作實地考查、探訪……並著有《少林武當考》……並對中央國術館建制改革都起到積極作用”。
  張女士在其鴻文第九小節《師資來源和培養人才》之下兩段,又立了一個小標題《當時國術館還設有學生隊》,謂“隊長為朱國禎兼教搏擊……由朱國祿兼教長拳,張英振兼教查拳,楊法武兼教摔跤,劉陽慶兼教器械”一段,語焉不詳,敬加說明如後:張館長不熟悉武術,是小事,沒有禮聘一位有現代眼光的內行當參謀長,才是致命的大傷害。因而,草創時期,一切是摸索前進的。張女士文中有關《成立目的及口號》一節,的屬事實,方向也極為正確。只是,那乃是戰略目標,比如是一座必須占領的城堡。至於何時去攻占這座城堡的軍事戰術,就沒有適當的解決之道了。
  因之,才有少林、武當的分門,隨後取消。而館中的課程,也無甚規劃,因人而設。有些雖不合適,卻是人情阻撓,改進不能。
  再加上,初期入館的學生都是帶藝的,其中不乏高手。館中靈活運用了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話頭,使成為“因材”——招來了會得什麼功夫的棟梁之材,“施教”——便請他們向其他學生教一些什麼樣的功夫。而這些張女士所謂“兼教”什麼什麼的人士,同時也兼學其它的功夫。為了圖個正式的出身,更還有先是應聘來館教學,而後也去當當學生,取得資格,成為某期某期畢業的。總因為一切是開天辟地,沒有模式可循環,就只好“草鞋沒樣,邊打邊像”了。
  張文:“另有名家孫祿堂(江蘇國術館副館長)教授形意……陳子榮教授陳氏太極拳……馬英圖教披掛掌和八極拳及技擊,畢鳳亭教摔跤,李玉山教燕青拳、太極鞭……李遠智和徐寶林教猴拳、醉拳。”
  孫祿堂先生在館中也教過八卦,而另有黃柏年先生,也曾在館裡教過形意與八卦,著有《龍形八卦掌》一書行世。
  陳子榮先生的大名,不知有否錯誤?據知,乃是陳子明先生,在館甚短,淺嘗輒止。有些學生甫練了第一個招式“金剛搗捶”,就瞎搗蛋,譏之曰“金剛搗‘蛋”’。
  除馬英圖先生外,教披(一作“劈”)掛的還有郭長生先生。郭先生並在館中傳有苗刀之技。而教八極的,則更曾有過韓化臣、趙樹德、程陵華等諸位先生。畢鳳亭先生在館時,已五十許人,魁偉精壯,兩撇東洋胡子,手指頭粗逾恆人。因為看不起二十出頭、也來教授摔跤的常東升老師,終於在張館長暨馬良教務長親臨監督之下,公開較技。失手後,辭去。人笑謂“青春年少的賽爾墩,這一次可打敗了五旬開外的黃三泰了”雲雲。
  李玉山先生教太“極”鞭,應是太師鞭之誤。後來,姜容樵先生曾據以出版過專書。
  李“遠”智自是李元智之誤,見前。李老伯不會猴拳,也不會醉拳,之所擅長的,實是習自傅萬祥先生的醉八仙。據稱,摔跌撲打的功夫不易,而且,還要演示出把位仙人不同的形像與性格。據此,再——分別表現其喜、怒、驚、詫、呆等等不同的肢體反應與情感。李老伯尚未學全,傅先生要求同出關外,闖蕩江湖,繼續研習,李老伯乃謝不敏。 其實,醉拳與醉八仙均源自地躺,而各有發展。醉拳在地躺的基礎上,加上醉酒;而醉八仙更刻畫八仙的醉態,表演的成分更濃。
  想當年,在館中,另有李鳳鳴先生以地躺功夫擅勝場。其父李成斌,腳踏車上翻騰倒立之功精湛。抗日時,在四川,屢曾表演。遷台後,曾在復興戲劇學校任職,替學生看傷科。本科學生參加晚會,演出毯子功後,李老也一展其單車絕技。我在新北投的七虎球場,曾得寓目,的確寶刀不老,得彩無數。經由李老伯帶入館中,並列為必修科的,另有梅花刀(燕青門的四門刀,因梅花為國花,乃改此名。後由呂光華執筆,上海某書局出有專書)、九路槍。至於少林棍,則不知是是否李老伯攜來。
  張女士文中所述黃國楨先生,是黃柏年先生之子。當年先入國術館之幼年班,表現不俗。無事時,來兩句“西皮二黃”,很得同學們欣賞。後來轉送“國體”,專攻西洋運動,改唱英文歌曲,外語能力已現端倪。在台灣時擔任外事警察之工作,也常與“國術館”、“國體”的師友相往還。
Back to top Go down
http://www.geocities.com/kwongy64
kwong
Admin
kwong


文章數 : 1510
注冊日期 : 2009-01-25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
PostSubject: Re: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Tue Nov 30, 2010 1:17 pm

常東升老師雖逝,學生在台、美、歐洲均眾,並成立有團體組織數所,是推動中國摔跤於海外的主干,並曾組隊回大陸訪問比賽。
  至於吳文忠先生,曾任台灣師大體育系主任,二十余載,造就的人才極多。在體育界言,真有門生故吏遍天下之盛。當我承乏該系的國術課程時,吳主任曾大力倡導民族體育,增聘李元智、常東升、傅淑雲等名師來校任教。開設學生社團,舉辦各項活動,風氣為之一振。“國體”校友蘇桐鳳、郭秉道及體育系首期畢業生樊正治等先生,均以國術著作升等為教授。其後,吳主任又創立了台灣的第一個研究所,研究生翁啟修先生以國術論文獲頒碩士,這在西洋體育統治體壇的時風下,都是新的裡程碑。
  吳主任退休後,又應各方面的征召與敦促,抱病應聘中國文化大學,開創了第一個國術系,現已造就了三屆頒授學士學位的畢業生。此外,又在該校的中華學術院中,成立了國術研究所。
  張震海教授退休後,僑居洛杉磯。或因寄身國外,更能促成他對平生體育事業的反思吧,忽然地大量向台灣介紹大陸武術出版物,又以張大波之筆名在報紙副刊上撰寫半小說式武林掌故。曾訪大陸,在北京體育學院演講,蔣浩泉先生(現已定居洛杉磯)訪美時,曾任居停主人。
  張女士談及,國術館出版過武術書籍等。據知,早期“國術館”曾有期刊一份。自慚孤陋,未曾寓目。至於專門著作,則如同全無,亦必甚少。只是國術館奠基紫金山下時,確曾有過一陣復興武術的風氣。特別是姜容樵、吳志青等諸位先生曾就“國術館”中的人才與武功,出版過不少專著。其中當然有“國術館”的一份力量,有些更是“國術館”的課程。然而,畢竟不能徑作“國術館”的出版物。
  此外,與“國術館”有關、而前文尚未敘及的,似有翁國勛、朱國福之《國術論叢》,朱國福、呂光華之《六合潭腿圖說》,吳志青之《科學話的國術》、《太極正宗》、《教門彈腿圖說》、《四路查拳》、《七星劍圖說》等,郭錫三之《青萍劍》,姜容樵之《寫真青萍劍》、《寫真昆吾劍》、《寫真八卦奇門槍》、《寫真少林棍法》、《寫真水磨鞭》、《寫真鞭槍大戰》等,及馬永勝之《新太極拳書》(合查拳以入太極)。此外,“國術館”似乎曾為張館長出版過言論集之類的小冊子,憾未嘗見。
  張女士文述及“要求……什麼拳都要學”,其中“吳氏太極”,只怕不是通常指稱由全佑先生、哲嗣吳(旗人,自此代始襲漢姓)鑒泉立派的那家太極拳,而是指吳俊山先生融八卦之技以人太極之後的那一種新成品——也叫“八卦太極拳”。
  至於說“還要學會器械如刀、槍、劍、棍、鞭等”,則必修科中,似乎未曾列入過鞭法。此外,不知出自哪位高明之手,“國術館”曾明定刀、槍、劍、棍四大門類為主要兵器,其它林林總總一概統歸一類,曰“雜兵器”。可謂目光如炬,千古不刊,令人可敬、可服!
  然“劈劍”指的是日本的劍道,也就是武士刀法,“刺槍”也是指日式步槍加刺刀,並不是我國的百兵之王——槍術對扎的訓練。黃柏年先生編有《寫真拳械教範》,據形意拳而掄指揮刀、舞步槍加刺刀便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產品。張女士文中提及國術館比武之事,據我所知,國術館時代,較大規模的比武,除張女士提及的兩次國考外,還有在杭州舉行的游藝大會,以及好像是緊接在杭州之後,幾乎是原班人馬移師上海慈善義演的一次。其中,第一次國考的冠軍,似是朱國福先生。王子慶先生則是在杭州比賽中掄元,不是第一屆國考。
  我曾訪問參加過這幾次打擂的老師,及參觀了這幾場大賽的內外行前輩多人,對當日比賽的評論相當接近。大致如後:
  首先是中國地大人多,門派如林。這幾次參賽的選手,不能說就是全國的精英,恐不能代表武術最高的層次。
  二是練習時不講應用的實踐之技,只憑個眼明手快的血氣之勇是不夠的。
  三是規則甚欠完善,糾紛乃多,且有打到中途修改規則之事出現。
  四是主事人員與參賽選手均不夠嚴肅、敬業,講關系,相禮讓,不能代表真本領。
  張女士文談及“傅淑雲,女,現在台灣國術館”一事,台灣並無“台灣國術館”之組織,只有“台灣省國術會”、“台北市國術會”、“中華國術會”,同為寶島國術界三大民間團體,齊頭並大,互不相屬。國術家及國術愛好者是否人會或是跨會,悉聽尊便。私人成立國術館,也很自由,不一定非要納入上述三大的哪一大之下。孟昭勛老伯與傅淑雲伯母成立有“淑雲國術館”,桃李滿門。
Back to top Go down
http://www.geocities.com/kwongy64
Overlord
Admin
Overlord


文章數 : 507
注冊日期 : 2009-09-27
來自 : 台灣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
PostSubject: Re: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Tue Nov 30, 2010 1:45 pm

李存義先生連敗於楊洪修及張鳳岩兩位先生...that is true, Li was eighty something then...and a while later, he passed away....
From what i heard from 徐紀 personally, he was a good friend with 常東昇, that was about ten years ago when Master Chang pass away.
He was saying because master Chang is so good with shuai jiao, every punch comes in, he treated it like shuai jiao and deflect them. I still dont know how that can work.

Thanks for the story.

Over
Back to top Go down
Overlord
Admin
Overlord


文章數 : 507
注冊日期 : 2009-09-27
來自 : 台灣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
PostSubject: Re: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Wed Dec 01, 2010 7:41 am

中央國術館的刺槍術,至今probably只有臺灣軍方在用和保留。

徐紀不是軍人,沒上過戰場,不知刺槍術的價值。 Smile
劉故、劉維中、李元智、吳俊山、范之孝等,都是無名好手。
據說練步拳是四川一帶的...that was what i heard...


htt drunken p://tw.myblog.yahoo.com/ba-ca/article?mid=268&prev=269&next=267
Back to top Go down
Sponsored content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
PostSubject: Re: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Empty

Back to top Go down
 
徐紀談中央國術館...........
Back to top 
Page 1 of 1

Permissions in this forum:You cannot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南方愛武小站 Southern Site Inn :: Sydney Washan Union 悉尼華山分會 :: 武術討論 Martial arts Discussion-
Jump to: